最近慢慢發現一件事。





  在多年前,網路頻寬剛邁進512kb,那時候大概國中吧,整天只會打網路遊戲。


  好像從那時候開始,整天泡在網路世界裡,不只遊戲,還有聊天室、即時通等等,應該就是在那時候慢慢建立起有網路就是屌的觀念...


  一開始是e-mail。自從申請了yam蕃薯藤信箱之後,就覺得寫信的人真他媽落伍,都什麼時代了還有人在用手寫信,打幾個字點幾下不是很輕鬆嗎?過不久,我所有的書信都用email發送,就連過年過節的卡片也是電子賀卡。


  接著是即時通。我一直想不透有免費的yahoo即時通,為什麼電信業者還有得賺?(當然是指話費簡訊那些) 慢慢的手機逐漸被我冷落,響起的次數變少,電話簿裡的名單不再增加......進化到msn messenger後更是變本加厲的掛在上面。


   一陣子進入聊天室的世界,在上面我可以自以為花叢老手,也可以偽裝成純情少男,甚至還常常用女性id登入...在上面有時嘴砲大亂鬥,有時一次虧好幾個不同的id還不會手忙腳亂......在上面認識了許多許多的朋友,為了不同的聊天室開了不同的即時通帳號,收納歸類了不同的族群,自以為交友廣闊...


  到了高中接觸到BBS,有什麼疑問就不再去知識家,而是爬板。西斯帝國的梗用不膩,在現實中聊到總是掛著一抹吟笑。表特的妹爬了又爬,正妹帳號和三圍都記的比和差化積的式子熟。到了大學更是變本加厲,不只有單方面的潛水,而是對BBS板眾有了回饋。[請問] 這個標題打了不下百次,[超幹] 也是用不膩,[討論] [分享] 也是常有的事。鍵盤上的%已經有點凹陷,發無名網誌下意識按了ctrl x ......





   這只是眾多現代人生活的其中微不足道的例子,平凡卻又寫實。光是宅男這個詞的出現就完全反映社會的走向。大家對這個現象都樂觀以對,從第一部電腦的486+撥接,轉眼間就到現在的core 2 duo + 光纖 (我沒有買到四核= =) 虛擬世界的進化似乎反映著整個大環境的進步,行為機能的便捷,生活品質的提升......


  我也是這樣覺得。


  如果說宅男不是指整天只打魔獸、不修邊幅不洗澡、三餐只吃泡麵還把空碗堆在主機上或喇叭旁邊,而是指為了增進生活與工作便捷性,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在虛擬世界中、以電子訊號取代ATP的消耗或乳酸堆積,那我很樂意的承認,我真的是個宅男。打字比寫字快兩倍的宅男。




  不過這好像比較應該稱為網路中毒者或上癮症。Whatever..







  不過,最近慢慢發現一件事......
   這句話好像說兩遍了。



  每當我離開電腦,靈魂就好像被抽掉一塊。手沒有握滑鼠卻還是不自然的蜷起來,就好像抽菸的人會不自覺的夾緊食指和中指還抖兩下一樣。走在路上看到正妹,馬上用推文數來判斷美貌程度。就連找新的餐廳也是在food往上爬阿爬。


        
  五樓的樓上是幾樓?
   ......................四樓。我很理所當然。



  當一個宅男,不,姑且用網路重度成癮者來代稱好了,當一個網路重度成癮者離開電腦,他就會有像我一個小時前的情緒反應。


  "找點事作吧。" 
  "嗯...要做什麼好勒?找朋友出去?.....打開msn看看有誰可以揪。 不對!沒有電腦..."
  "嗯...去大東夜市晃晃好了,不知道會不會下雨......去台南版問問吧。 不對!沒有電腦..."
  "看點小說吧......龍族2好像不錯看,來下載txt..... 不對!沒有電腦..."
  "CSI不知道演到哪了...打開PPStream......。 不對!沒有電腦..."



  諸如此類的,不斷在腦中劃過,呆坐一二十分鐘卻不知道何去何從。


        
  幹他媽的,就連我很無聊這件事,我也只是把它打在狀態上來抒發!(或許潛意識是希望有一樣無聊的人來約我,但msn兩三百人,和我有一樣想法的人應該是占大多數吧....)




  網路應該是帶給我們便捷的,它的好處非常明顯,攜帶大量資訊而且能快速傳遞。

        
  的確,網路帶給我們便利,但便利卻偷偷的、默默的、悄悄的帶給我們依賴,當依賴慢慢茁壯,上癮就出現了。



  不知道現在大家是怎麼想的,有意識到這點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而試圖去改變的人又有多少?









  剛剛在整理國高中的東西,塞滿了整抽屜。無意間翻到一大疊卡片,百來張都是過去朋友寫給我的,有國高中同學逢耶誕節就會寫的卡片、曾經在補習班坐我右後方的男生寫的打氣卡(考大學...馬的現在想想這個舉動竟然別有深意,幹!當時沒有意識到...還收了卡片,還好沒發生什麼事)、國小畢業時球隊學妹寫給我的卡片(那時竟然沒有發現,她其實蠻正的!而且只寫給我一個人!)、某年一位女同學情人節的卡片(這女人很可愛,明明不是情人還會送巧克力,而且還送一大堆人讓拿到的人都很囧)、國中最要好的朋友寫的卡片,裡面充滿兄弟的感情...


  雖然說我找到百來張,但印象中卻不只這樣。好像有一部分不見了,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都是男生寫的不見了Orz  我真禽獸

        
  不過看到這些卡片,卻像被老衲當頭棒喝一樣,瞬間明白一些事情!


  我也曾經有這麼多朋友阿,有過真正的人脈阿,真的有人試圖關心我阿,真的有過酸酸甜甜的初戀阿,真的有人陪我幹架、陪我虧妹、陪我翻牆、陪我吟笑阿,是真的有人挺我、罩我、和我講義氣阿!


  是什麼時候,我只剩下LED的亮光和打字的答答聲的?


  忽然發現,曾經以為的網路廣大朋友群,都只是一堆字母和數字的排列組合罷了......多少人在陪他刷幾次副本,下禮拜上線還會記得我?多少人對我說了掰掰晚安我要睡了之後,又接著對另一個人說安安?又......多少個我曾經以為的正妹其實是帶把的?多少人在我現實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從帳號轉變成一張活生生的臉出現在我面前?


 是我傻了吧。



  同時,翻開以往的對話記錄,曾經的歷史訊息、或是打過的網誌文章,發現其實自己胸無點墨,總是把自己侷限在小世界裡,就在client-server-client這麼單純的世界,沒有氣質、沒有格調,沒有充滿hormone的氛圍,沒有心靈上的昇華。


  就像.......
  為什麼基礎教育要把學科分成文組跟理组?
  為什麼人是由血肉和靈魂組成?


 這整個世界說穿了只是一堆分子,不管你用VSEPR或是MO,看是要解薛丁格還是把能量看作連續,他們還是一堆分子。人也就只是一堆細胞,可能一部分人多了些精蟲,而另一些人則多了些脂肪。理組的人就是用不同角度在看世界,看這個巨型的分子工廠,在探究事情的真理。
  
  但文組的人或許不同意這種說法。如果說理組是在探討人的血肉,那文組的人就負責填充我們的靈魂,這樣人才會完整,世界才會美麗。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vs.    "我揮手並說掰掰"  






  網路帶給我便利,卻增進不了我的內涵,我花太多時間迷失在電子訊號中,卻沒有抓住心靈的悸動,

  與其一次和五個素未謀面的帳號聊天,就算有點鬍子禮貌,也倒不如約個朋友出來喝喝酒、聊聊近況,互相安慰或打氣一下。與其在網路上找高薪資低工時的唬洨廣告,倒不如實際找個有興趣的工作,從底層作起增加社會經驗。與其上板問哪裡有好吃的,看了一堆食記受盡別人蠱惑,倒不如自己實地的在大街小巷走一遭,用自己的舌頭去品嘗這個城市。

  我現在相信,滾輪拉一本電子書和站在誠品翻一本實體書絕對有不一樣的收穫。我也相信,用眼睛看世界絕對比透過螢幕還要真實。







  別人說,我窮的只剩下錢,我說,我宅的只剩下網路。












  我必須要改變,因為我要更多內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iuytrechu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