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偶然的偶然之下
我看到這篇文章。
我一向很討厭打高砲或是講哲理的呼籲文
但這篇不一樣。
文章是在一位我不認識但很欽佩的dancer的博客看到的。
但不是出自他之手,他也是轉貼的,從何而來沒有寫。
他的評論我也沒有轉過來。
========================
我一向冷清的房间里坐了4个人,都是最近认识的新朋友。两个坐我床上,一个坐在沙发上,我坐在凳子上。很久都没跟人这样做在一件房里聊天了。虽然互相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却天南地北的聊得很投机,话题从某综艺节目开始,经过《Becoming Jane》,星座,亚热,Game Theory,《Fracture》,微软考试智力题之后来到了最近在国内发生的一件事。
一个老太太,在大街上被车撞到了。肇事司机逃逸,老太昏迷之后横躺在大街上。一位好心人开车路过,急忙把这位老太送到医院抢救。那位好心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位老太苏醒之后,竟一口咬定是这位好心人撞得人。事件一直升级到了法院。
一个老太太,在大街上被车撞到了。肇事司机逃逸,老太昏迷之后横躺在大街上。一位好心人开车路过,急忙把这位老太送到医院抢救。那位好心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位老太苏醒之后,竟一口咬定是这位好心人撞得人。事件一直升级到了法院。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案终审结果竟然是判该好心人有罪。而且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此案的判决书上的论证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这个人不是你撞的,你就不可能会管。你管了,就说明是你撞的。
我心中的义愤一闪即过。愤怒过后,剩下是只有担心。
那位好心人在得知自己判决之后说过一句话:“以后在中国谁还敢做好事”。即使他不说,我想,这也会是绝大多数人内心里的声音吧。我的想法马上得到了证实。当天在场的四位来了一次表决。
一样的情况,如果是你,你管不管?
投票结果如下
3:1
除了我以外,每个人都表示自己肯定不会把老太送医院。其中有一人表示会打110报警。
于是,他们就问我:你就不怕和那个好心人一样被讹吗?
我说:
我绝对会停下来,送老太去医院。先别慌着反驳,听说我理由。
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从事件中或者信息,这些信息被自己消化之后,变成经验,而这些经验则慢慢形成一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那感觉就跟玩游戏差不多,打怪物,加经验值。但是,经验和经验值不一样。经验值只有多少之分,越多越好,越多等级越高。但是经验的话弄不好会让你人生幸福指数的“等级”越来越低。
就拿这件事来说,很多人直接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 “这年头,做好事,有恶报,以后别作好事”。这个经验,就会成为他们信仰中的一部分。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就会做出基于这个信仰上的行为。于是以后再出现类似事件,人们首先想到的不会是怎么去帮助别人。而是马上把自己撇干净。
能说他们学到了错误的经验一直于形成了错误的信仰和价值观了吗?当然不能!
信仰和价值观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对不对这个问题也不重要。而重要的确是这样的信仰和价值观让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而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都开始相信“这年头,做好事,有恶报,以后别作好事的“ 的时候,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你不一定会被车撞,横躺在街头,但是一定会有那么一天你迫切需要陌生人的帮助。但是在这个时候,面对着你急切心情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冷漠和回避。你怎么办?
这样的打击,是现在中国社会上那本来就已经千疮百孔的信仰和价值观所不能承受的。
10000个被撞倒的老太里面,可能只有100个会恩将仇报的咬自己的恩人一口。
而这咬的100口里面,可能只有一个“运气好”的碰到了一个糊涂法官给一个糊涂判决。
但是其他的那9900个属于正常事件,当然不会被媒体报道出来。
而另外那99个恩将仇报事件由于“运气不好”,没有得逞。所以即使得到了报道,也不会得到广泛关注。而本案的好心人就是这么的背,碰到了万分之一的“极品运气老太”。然后导致了整个中国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以后在中国还有人敢做好事吗?
在我的房间里,只有4个人,表决结果是三比一。但如果我这间房大到能装下每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中国人,我们再来一次表决。表决出来的结果,会有三比一吗?我真的不敢奢望!只是希望这个结果不要是万分之一。
========================
多透徹的觀點。跳脫式的思考。
信仰和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對不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妳有什麼結果,和結果帶來的影響。
深深警惕。
價值的表現,應該要大於三比一。
的確,一直以來,雖然不能說短視近利,但我都太過於只看到眼前的東西。
不管是生涯規劃或是對未來的理想。
在開學前不斷告誡自己,要努力要用功,為的是讓畢業後的我能運用所學,
學期中確實也做到,但往往在學期要結束時,還是流於侷限在計較有沒有趴。
自己把及格標準放在80,但貫徹的決心總是不夠。尤其是微積分最明顯。
考試前讀書前算一算,也差不多七十幾了,安慰自己 "恩,也差不多了。"
然後就開始跳舞聽音樂放水流。
這時我還沒發現自己的價值觀早已扭曲,難道我這樣讀書就是為了那接近但不到的成績嗎?
開學前的告誡到哪去了?
幹。不要以為分數拿到就代表會了。 套句越前龍馬的話。You Still Have Lots To Learn.
其實看完文章,
我最直接的還是想起那件事。
請問扯後腿的教授心中還有價值觀嘛?
不想多講,
但這種教授開的課我也不會想去修。
上樑不正下樑歪,
我的價值觀已經在偏頗了,不想讓他更歪曲。
很多事,就像文中那樣。只是一個機率問題。
機率又是命運,我們不能控制,
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怎樣去面對這件事,這件事又有什麼影響,
這個影響又如何左右自己的價值觀。
畢竟,真正影響自己未來的,還是自己的心態。
========================
多透徹的觀點。跳脫式的思考。
信仰和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對不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妳有什麼結果,和結果帶來的影響。
深深警惕。
價值的表現,應該要大於三比一。
的確,一直以來,雖然不能說短視近利,但我都太過於只看到眼前的東西。
不管是生涯規劃或是對未來的理想。
在開學前不斷告誡自己,要努力要用功,為的是讓畢業後的我能運用所學,
學期中確實也做到,但往往在學期要結束時,還是流於侷限在計較有沒有趴。
自己把及格標準放在80,但貫徹的決心總是不夠。尤其是微積分最明顯。
考試前讀書前算一算,也差不多七十幾了,安慰自己 "恩,也差不多了。"
然後就開始跳舞聽音樂放水流。
這時我還沒發現自己的價值觀早已扭曲,難道我這樣讀書就是為了那接近但不到的成績嗎?
開學前的告誡到哪去了?
幹。不要以為分數拿到就代表會了。 套句越前龍馬的話。You Still Have Lots To Learn.
其實看完文章,
我最直接的還是想起那件事。
請問扯後腿的教授心中還有價值觀嘛?
不想多講,
但這種教授開的課我也不會想去修。
上樑不正下樑歪,
我的價值觀已經在偏頗了,不想讓他更歪曲。
很多事,就像文中那樣。只是一個機率問題。
機率又是命運,我們不能控制,
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怎樣去面對這件事,這件事又有什麼影響,
這個影響又如何左右自己的價值觀。
畢竟,真正影響自己未來的,還是自己的心態。
全站熱搜